建筑業這七十年是怎樣發展的?
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 城鄉面貌顯著改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縱觀七十年國家發展,建筑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1 持續快速發展
建筑業產值規模屢創新高,逐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重要行業。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大規模進行,建筑業迅速發展,產值規模不斷擴張,一次又一次突破歷史高點。1952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7億元;1956年完成總產值146億元,突破百億大關;1988年完成總產值1132億元,突破千億大關,1998年完成總產值10062億元,突破萬億大關;2011年完成總產值11.6萬億元,突破十萬億大關;2017年完成總產值21.4萬億元,突破二十萬億大關。2018年,全國建筑業完成總產值23.5萬億元,是1952年的4124倍,年均增長13.4%。
02“雨后春筍”式發展
據建筑工程部編制的1952年企業單位目錄記載,當年中國建筑業具有編號的企業僅有62家。上世紀50—70年代,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建筑業企業數量穩步增加。1980年,全民和城鎮集體所有制建筑施工企業6604家,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長百倍以上。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企業個數迅猛增長。2018年,全國各種類型建筑業法人單位已超過120多萬家,其中有施工活動的具有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達到9.5萬多家,是1952年的1539倍,年均增長11.8%。
03“求賢若渴”式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建筑業的健康平穩發展不斷為社會提供新增就業崗位,成為穩定就業的重要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建筑業有組織的建筑職工不到20萬人,經過30余年的發展,1980年,建筑業從業人員增加到648萬人。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推進,建筑業從業人員加速增長。2018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年末從業人員5563萬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78倍,是1980年的8.6倍,1981—2018年年均增長5.8%;建筑業年末從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為7.2%,比1980年提高5.6個百分點。
04 邊優化、邊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初,建筑業行業比較單一。20年來,隨著各行各業建設發展的需要,建筑業行業也向縱深發展,建設內容上逐漸發展出基建、冶金、有色、煤炭、石油、化工、石化、水電、水利、機械等建筑專業;建造流程上逐步向上游勘探設計和下游工程監理拓展;建設性質上形成房屋建造、土木工程、建筑安裝、裝飾裝修統籌發展的局面。
05 均勻發展
建筑業的發展與區域建設緊密相關。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待興。上世紀50-70年代,隨著國家經濟的恢復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展,建筑業在全國各地逐步發展起來。改革開放后,為充分發揮東部地區沿海的地理優勢,國家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東部地區經濟迅速崛起,地方建筑業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之后,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地區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中部地區建筑業企業產值規模明顯提升。
06 多元化發展
從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建筑業企業基本是清一色的國營建筑公司。改革開放后,在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指引下,建筑業企業所有制呈現多元化發展,上世紀90年代初期形成了國有、集體、股份制、私營、港澳臺、外商等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格局,并在后續發展中不斷優化,各類企業平等競爭,活力不斷增強。